全国服务热线:18888889999
在线报名
欧陆注册CURRICULUM
欧陆资讯 NEWS CENTER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
18888889999
电话:
0898-66889888
邮箱:
admin@youweb.com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欧陆资讯
你的位置: 首页 > 欧陆资讯
各省市清末分府县图批注合辑(一)
2023-08-04 16:03:10 点击量:

本文是我之前在专栏已发布的“我国‘市’的母县与溯源”系列各篇中自制“类历史地图”的总集,逐图批注,也包括对部分引用资料的批判。知乎的专栏投稿快要没了,也来不及写完正经的文章,于是我就先赶时间“水”了这么一篇。

城市母县这个系列可谓是耗费精力大而外部收效甚微。一来是区划沿革这个话题本来就比较冷,然后我又选择了这样枯燥刻板的阐述模式,也不怎么有高谈阔论,纵横捭阖的键政键史成分。二来我个人也确实水平不济,难以在保证内容尽可能严谨的同时兼顾趣味性。

所以最终写这一堆“报菜名”的主要作用就是供我自己增加新知识,然后为有趣一些的专题文寻找灵感。而这一堆令人烦躁的信息罗列中,也许最让人有点儿兴致的就是每期必备的那幅清末的本省分府县图。

在当初第一篇写完之后,评论区立即有人建议我添加历史地图以增加直观性。我一开始是想直接往上糊几张谭图意思意思得了的,虽然谭图也有不少谬误,但清代这么晚近的时期区划信息大都是比较明确的。

但我随即发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谭图的清朝分省图的断代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

这本身当然没什么问题,毕竟是为了全面彰显大清在疆域鼎盛时期的辉煌。然而从1820年到清亡的1911年,尽管这90年里内地的行政区划调整不算大,但是在近代化以来的不少新政区设置——包括因为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的新兴市镇与边疆地域的内地化,都与当代很多城市的建置颇有关联。

而自清亡到新中国成立这短短的四十年间,国土沦丧,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全国的行政区划体系虽有不少标志性的统一整改,但具体实施上不少是朝令夕改,混乱不堪。所以1911年清亡前夕的行政区划实际上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最后的相对稳定的区划状态,是明初施行省府州县制度以来的最终改良成果,是一个具有标准规范的重要参考系。

拿这一个参考系来和当代的政区做对比,展现的信息是明确而直观的,也是在我看来最有意义的。


于是我就盯上了复旦大学出品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数据集,这一个数据集已经出品了清朝1820年和1911年两个断代的行政区划图形信息。从省级到县级,甚至包括重要市镇的所有点面要素,都囊括一全。不过这个数据集在复旦大学网站上是没有公开下载链接的,所以我实际采用的是经过哈佛大学整理并公开的中英双语的版本。

然而这个1911年的数据其实也有不少问题:

  • 个别地方的区划实际并非1911年的状况,是稍早一些(光绪朝)甚至稍晚一些(民国)的版本。乡镇级的变动我大多是无从判断的,但单考察县级及以上的信息,这种状况就存在。
  • 部分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区有数据或信息的缺损,这一点和上一点在下面都会有实例展示。
  • 水系数据只有1820年版的,这个也许是因为默认1820年就覆盖了1911年的情况,但实际的变动还是挺大的,尤其是黄河改道。
  • 投影用的是西安80坐标系的高斯-克吕格第19区,而不是我国官方在制作区域地图时常用的各种等面积圆锥投影,于是会导致政区面积有些许形变。当然这个本质上很正常,还方便直接同其他网络地图数据混编。

基于上述的各种因素,以及我有限的精力和实力,最终我决定仿照《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的清末各省政区图,做了一个极简的,只包括州府级边界和县级及以上城治的区划示意图。注意我这里说的是“示意图”,文章一开始我也说了是“类历史地图”。

因为严格来说它们确实不是地图,既没有方向、比例尺、图例等地图的基础必备元素,也没添加边框、经纬网、标题、注记等也许非常有用的附加要素。所以本质上它们只是一种类地图的“示意图”。

而我最终没有选择保留县级行政区边界这一图层,直接原因就是成图效果实在太混乱,而我也懒得做更进一步的美术加工,于是就保持极简主义到底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本身县级政区边界的考证就是很麻烦而且很容易出现谬误的一件事,所以这种不求上进的行为也可标榜成是为提升成图的严谨性所做的取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原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说明,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的各省分府县图无疑就是用了复旦自己做的地图数据,这一点不但能从其政区边界上窥见,最大的一个实证就是江苏省的那幅——它直接套用了1820年的水系,明明行政区划都是1911年的,太平、靖湖、川沙、扬子一应俱全然后你告诉我黄河打苏北入海?

更逗的是这书为了不让读者意识到这种显而易见的错误,还掩耳盗铃地把各个分省图命名为“清末XX省政区图”,而不是带着具体年份的。

最后我还要吐槽一下我国民政部的在线政区查询系统,标准政区图的更新速度居然比不上维基百科,实在不知道该说啥好。


下面我就对本系列已出品的十幅图作单独的注解。

首先要说明的是,现代省级行政区的边界图形来源于高德地图,其沿海的边界都深入海洋,且作了显著的平滑处理。其原始图形是无投影的WGS84地理坐标系。

另外,除了山东省一图,也是最早绘制的一幅,其余各图县名标记的走向不是随便乱来的,我都尽可能保证了让这些字处于并未表现出来的本比例尺下的县界之内。

京津沪虽然是最初的一篇,但这图却是最后才补上的。

原数据集的顺天府有一处重大数据缺损,那就是通州的州治不见了。这条点数据并没有被漏掉,而是因为某种原因乱码了,而且并不单单是附加信息有问题,其地理位置的数据也丢失了。这种情况最负责的处理方式是设法找到比较精确的清末通州城的地理坐标然后重建这条点数据。

然而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时底图文件已经导出到矢量绘图软件了,而且我也不太可能为了这么一个点再去费那些力,于是本图里通州城这个点是我拇量了大致位置后手绘的,大家如果放大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个事实。但讲道理,这个位置找得还是很准的。

此外,为了尽可能以府为基础层级剔除无关信息,今北京市延庆区的前身,时属宣化府的延庆州被本图排除在外。

最后,沉痛悼念一波消失的两千年古县良乡县。

上海这幅图相当简洁明快,当然这也是因为没有添加县界。苏南地带人口繁多,清代增设了一大批新县级政区,各县平均面积比江北小着得有1/3。

另外值得一提的有两点,一个是太仓州的附郭县镇洋县。因为我们知道清代的直隶州在理论上是不设附郭县的,州附郭县多数在明代就都省作州直辖地了。不过镇洋县是从太仓州直辖地里析设的,所以不同于府,太仓州仍有直辖地,镇洋县也不同于常见的府附郭县,只是也与州同城而治罢了。

第二个是松江府的两个附郭县。华亭县是今上海市域内最早的县治,不过它并不如今甘肃省华亭县设置更古老,所以民国初整理重名地名之后华亭县和娄县合并成了松江县,甘肃华亭县则顺利继承至今。娄县是清顺治朝析设的松江府第二个附郭县,其名采自秦朝时在今江苏省昆山市境内设置的会稽郡娄县。

山东这幅图是本系列第一幅我自制的“类历史地图”配图,配色也是最清新的,当然这是因为山东省的州县建置实在太密集了,之后做更挤的河南、河北、四川估计也得这个模板。

关于山东在清末的政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那块被直隶包裹着的飞地——“冠县十八村”。不过该数据集里对这块飞地的划界处理有些奇特,从图上也能看出来,只有南部是划属东昌府冠县;北面那部分的中部划给了临清州邱县,北部则是州直辖地。

这个划法是确有什么道理在里面还是单纯的失误,我也无从考证。而且本身冠县明清飞地的形成发展,以及这些村庄详细的归属沿革也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只能说,还望真正懂的大佬指教。

而我在画这张图时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知道了原来“阳谷县”并不是“陽谷縣”,而是“陽穀縣”,这一点原数据集的繁体县名也误作了“陽谷縣”。

此外,时属直隶省天津府的庆云县,河间府的宁津县和大名府的东明县,并未展现在本土中。

本图是目前为止唯一展示了县界的一幅图,原因是海南岛本身建置比较稀疏,而且各个城治也都集中在沿海,各县划界大致呈现出一种自岛心向外辐射的形势,不影响文字标注的清晰。

实际上原数据集里海南岛区划是有问题的,那就是本来在1911年时岛上已有琼州府和崖州两个二级行政区,但原数据中全岛都属于琼州府,也就意味着这至晚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情况,因为当年四月崖州就升为直隶州,并领昌化、感恩、陵水、万四县了。

要修正这一问题,最规范的方法当然是重新制作一个崖州的面状图形作为补充。我当然也不会选择这种麻烦且容易造成谬误的方式,而是直接用了不同的设色来进行区分。

琼州府的万县显然不如夔州府的万县古老,所以在民国整改重名地名的过程中改名万宁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俩万县也都曾是万州。

清末奉天省的辖域和当前辽宁省的辖域差距是非常大的,于是我也第一次尝试把现代对应省份的边界轮廓包括了进来,以使对比更加直观。

大致来说,当时的奉天省还辖有现在吉林省的西北部和东南部,而辽西山区,也就是现在的朝阳、阜新一带,在当时属于直隶省朝阳府,并未展现在本图中。

清末奉天省在行政区划上有两大不同寻常的特色,一是拥有辖县的“厅”,二是各府没有附郭县,原有的也赶在灭亡之的宣统三年(1911)三月前全部撤销了。这两个特点也是直隶省关外地域以及东北在行政区划实施内地化改革后共有的。

福建这幅图是画起来最快乐的,因为福建省界自中古以来就相当稳固,整个清代县置情况几乎未有变动,与当代政区相比变化也着实不大。最重要的是福建省的疆界轮廓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简直就是强迫症福音。

宁夏府的数据有一处显著谬误,那就是宁朔县县治的问题。清末时候宁朔县仍是附郭县之一,与宁夏府、宁夏县同城而治,西迁满城是民国之后才发生的事情。而原数据的宁朔县治却正在民国迁治后的位置,我当时未予在图形层面更正,而是进行了文字注释。

以及,在这幅图中我们能看到上文提到的比苏州华亭更古老一些的陇州华亭。

重庆这幅图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江北厅并不与重庆府和巴县同城而治,它的治所在嘉陵江北岸,也就是现在的江北区,虽然确实很近,与府城只有一江之隔。只因为图幅的比例尺太小,府治图标太大,所以最终导出的底图上重庆府的图标近乎掩盖了江北厅城的图标,容易造成误解。

然后还是得再吐槽一次山东省梁山县,明明是当代新设的,却因为革命根据地和古典通俗小说占了名号上的先头,硬是把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万川梁山给改成了“梁平”。

此外,时属潼川府东南境,未有县级建置的今潼南区与时为绥定府城口厅的今城口县皆未展现在本图中。

最后,再次哀悼我最喜爱的夔州。

湖北省的数据有三大问题:第一,本来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就设立的汉阳府夏口厅,也就是后来的汉口,并不存在;第二,本来在光绪三十年(1904)就独立为省直隶厅的鹤峰,还是宜昌府鹤峰州;第三,宜昌府的附郭县东湖县的县治数据丢失了。

第三点其实影响不大,因为即便数据完好,在成图上县治图标也会被府治图标掩盖,完全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前两点,影响就很大,而且也比较难作严谨的修正,于是我最终保持了数据原貌,然后标注了该图至晚是1899年时的局势。

此外,时属河南省光州,无县级建置的今金寨县和时属安徽省六安州的英山县皆未展现在本图中。

这一幅图并非是城市母县系列的,而是为“散装江苏”一文配制的清末江南二省分府图。

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在江宁城新设江宁布政使司之后,江苏省内的财政和民政就由江宁、江苏两布政司分治,而江苏也名副其实地拥有了江宁和苏州两个省会。

由于并非分省,这套数据自然不会把江苏省内部分治的状况展现出来,不过另人失望的是,南京和苏州同为省会的实情居然也没有被正确地处理,只有苏州被当作了唯一的省会。

鉴于此,我便手动为江宁府画了一个层级更高的府治图标,毕竟是前南京和当时两江总督的驻地,实际政治地位要高于苏州,也手动对两布政司的辖地进行了分色。清末的江苏布政司专辖苏、松、常、镇、太五州府,总面积不到全省三分之一,苏南之富,可见一斑。

此外,尽管没标注县治,从今昔江苏省界的对比中也能大致辨认建国后江苏用砀山和萧县换了原属安徽的泗洪和盱眙的操作。

总而言之,如果城市母县系列能坚持写下去,那这个配图总集估计也就还能有两到三期,感谢阅读!


参考资料:

  1. 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网-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历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