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8888889999
- 电话:
- 0898-66889888
- 邮箱:
- admin@youweb.com
- 地址:
- 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首都,又称国都、都城,是对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称呼。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将南京称为首都,至此中国第一次有了“首都”的称呼,并将该词沿用至今。
首都,首善之都。首善的意思是“最好”。
《公羊传》里有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
所以天子住的地方叫京师。
《史记》又说:“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
所以京师就是首善之都,也就是首都。
要解释“首都”,先看“都”是什么意思。
《左传》中对此说道: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那么“都”就是一国之君的宗庙所在之地,是所有城镇中最重要的。
而“首都”中的“首”是形容“都”的。“首”的本义是“头”,〈形〉为。
《国语辞典》
(1) 第一
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汉书·儒林传序》
(2) 又如:首公(以公务为首要。即“奉公”);首功(第一等功劳);首选(当选为第一。科举时代考试名列第一);首妻;首位;首名;首恶;首犯;首僧(当家和尚);首县(县城和府城在一处的县,也指知县);首事(地方上领头管事的绅士);首事(首要的事);首从(主犯与从犯)
(3) 形容迟疑不决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彊,每与 羌战,常以少制多。虽首施两端, 汉亦收其用。——《后汉书·邓训传》
(4) 又如:首施(迟疑进退不定。同首鼠);首鼠(迟疑不决。也作“首施”)
从而可知,这里的“首”应该是“第一”的意思。
所以“首都”就是说这个城市是国内第一,排行老大,其他的地位都比它低。
“首都”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1927年4月,国民党定都南京时,之前一国之都叫做“都”或“京”。
为什么这时候出现?因为当时国民党在武汉已经有个“都”,领导是汪精卫。
蒋介石为了争夺领导地位,才在南京定都,称为“首都”,表示这里才是国家的“老大”,你武汉那个“都”,最多算老二。
后来“首都”这个称呼才确定下来,作为一国之都的名称。
「首都」一词什么时候产生的没有相关考证,给不了你答案。但从构词逻辑看,「首都」、「首府」、「首县」都是相同的用法,都表示“首善之……”,在明清时期就有了。
明清时期,行政区划大致为:省下设府,府下设州县。部分州由省直辖,则州下设县。省巡抚衙门、总督衙门所在的府就称作「首府」,正是由于行政治理相对完善。某些府城所在的县也类似地称作「首县」。
至于「首都」的说法,应该产生地比较晚。因为明清时期并没有名为「都」的建制,朝廷所在的地方一直是称作“京”、“京师”,更无从产生“首都”的说法。
古代倒是有「都城」的说法,大致类似于现在「大城市」的意思。个人猜测,因为日本把「都」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如京都),它们仿照首府、首县创造了首都一词,然后近代被人穿回中国,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含义而被广为流传。
2023.1.18更新
据说〖首都〗一词是1927年国民党发明的新词
首都:首要的/第一的都城
如果只有一个都城,那自然无所谓首都了,所以首都是相对陪都而诞生的。
1932年淞沪会战让中华民国被迫从沿海的南京内迁到中原腹地洛阳,由此也引出了对都城南京的忧患。
于是中华民国在同年以西安为陪都,伴随而来的就是首都南京和战时首都洛阳。
这就是“首都”和“陪都”的由来,可以说南京是中国第一座首都,西安是中国第一座陪都。
而在古代,中国几乎都是多都制。在多都制下,我们又是怎么表明这个“首要之都”呢?
有人说是“京师”,其实“对”也“不对”的,京师的意思是“天子居住的地方”,而古代天子所具有的权威性让这个天子居住的地方成为了政治中心。所以,从本意上京师不等于首都,但事实上京师往往等同于首都。
而“京师”由于没有首都的意义,所以京师的使用并没有说一定就是首都。
我们可以看到朱棣迁都北京后,仁宗、宣宗等时期,南京还是被称为京师。同样的,武则天定都洛阳后,长安也同样仍然被称为京师。
而相比于京师更能表示首都的词是“上都”。
首都是用“次序”来作区分
上都则是用“尊卑”来作区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在唐朝历史上先后有7个城市被称为“京/都”,这么多的都城,哪个才是真正的政治中心?
就是通过确立“上都”!
而唐朝第二次大规模设都是唐肃宗时期,又设置了西都凤翔和南都成都,这个时候长安被确立为上都。